Google PR自搜索引擎誕生以來便成為行業標志性概念,其影響力甚至超出技術范疇,一度被外界視為公關符號而非核心排名機制。2016年4月,Google官方停止工具欄PR值的公開顯示,這一變動引發SEO界廣泛討論,部分從業者據此推測PageRank算法已被徹底棄用。然而,關于當前Google排名體系中是否仍包含PageRank機制的爭議,始終未獲明確結論。
值得注意的是,前Google軟件工程師Jonathan Tang于Hacker News的討論中透露關鍵信息:Google早在2006年便已停止使用原始PageRank算法。其明確表示,“PageRank并非Google的秘方——自2006年起,該算法已不再應用于搜索排名”。這一觀點與后續Google官方人士的暗示形成呼應:搜索與點擊數據的重要性遠超單一鏈接指標,而PageRank的基本邏輯雖未被完全摒棄,但歷經十余年迭代,其核心框架已發生根本性變革。
為驗證信息可靠性,SEO從業者對Jonathan Tang的身份進行了溯源核查:其2009-2014年任職于Google的履歷、2007年注冊的Hacker News賬號均具有較高的可信度。盡管Google搜索發言人JohnMu未直接否認該說法,僅強調“20年來Google算法必然持續優化”,但結合Matt Cutts等前Google工程師的過往表態——鏈接仍是核心排名因素,但原始PageRank公式已不可能一成不變——這一信息具備較高可信度。
2006年至2016年工具欄顯示的PR值究竟為何物?Jonathan Tang進一步解釋,Google采用了一種計算速度更快、結果與原始PageRank相近的替代算法,其名稱與PageRank高度相似,因此在技術層面仍可被稱為“PageRank”。上海網站優化公司可將其稱為“Google新PageRank”,其核心原理需結合2006年通過的專利《基于鏈接距離的頁面級別計算》(Producing a ranking for pages using distances in a web-link graph)展開分析。
該專利的核心創新在于:新算法不再聚焦于導入鏈接的數量,而是計算頁面與“種子頁面”(Seed Pages)之間的鏈接距離。種子頁面通常為Google甄選的高質量權威頁面(如紐約時報、早期開放目錄等),其需具備高連通性、穩定性和主題多樣性。鏈接距離并非簡單的鏈接層數統計,而是綜合考量鏈接本身的特征(如導出鏈接數量、頁面位置、錨文字字體等)與所在頁面的屬性,通過計算“最短鏈接長度之和”來衡量頁面與種子頁面的接近程度。距離越近,頁面級別越高,排名潛力越強。
專利提出“簡化鏈接網絡圖”(Reduced Link-Graph)概念,即僅保留對鏈接距離有貢獻的最短通路鏈接,忽略無法追溯至種子頁面的鏈接(如垃圾外鏈)。這一機制與Penguin 4.0算法對低質量鏈接的過濾邏輯高度契合,進一步印證了新算法對鏈接質量的精細化把控。
綜上,Google新PR算法通過鏈接距離替代原始PageRank的鏈接數量統計,結合種子頁面的權威性篩選和鏈接質量的多維度評估,實現了排名效率與準確性的平衡,這標志著搜索引擎從“鏈接數量導向”向“鏈接質量與距離導向”的深刻轉型。